茅檐午影转悠悠,门闭青苔水乱流。的解释

梦梦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即事

宋·王安石

茅檐午影转悠悠,门闭青苔水乱流。

川上夕阳人独立,孤鸿飞下小汀洲。

作者及朝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作者简介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在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作品以简洁峻切、短小精悍、思想深邃著称,他的诗歌多抒发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慨,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茅草屋檐下的午影缓缓移动,显得悠闲自在;门扉紧闭,青苔覆盖的小径旁,溪水肆意流淌,河川之上,夕阳余晖中,有一个人孤独地站立着;一只孤鸿从天空中飞下,落在了小小的汀洲之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前的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画面,茅檐、午影、青苔、乱流、夕阳、孤鸿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宁静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句“茅檐午影转悠悠”以悠闲自在的午影为引子,为全诗定下了宁静的基调,次句“门闭青苔水乱流”则通过门扉紧闭、青苔覆盖、溪水乱流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孤寂,后两句“川上夕阳人独立,孤鸿飞下小汀洲”则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夕阳下孤独的人影和飞落的孤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退居金陵(今南京)时期所作,此时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他通过描绘眼前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造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