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二
宋 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作者及朝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其二
桑树枝叶稀稀落落,楝花繁盛簇簇,一阵轻风掠过,楝花余香暗暗飘过墙头。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惊醒了我的午梦,我依然疑心自己还身处在旧居半山园。
释义
这首诗是王安石题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其中第二首描绘了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虽然极为普通,但经诗人用精炼的笔墨点染,却显得形象鲜明,境界幽美,充满诗情画意。
赏析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本诗前两句写庭外景物,后两句写诗人午睡醒来后的感受,诗人午睡醒来,耳边传来几声黄莺的啼叫,惊破了残梦,才发觉自己依旧身居乡间小舍,这两句除用对仗句法以外,在句法上,还采用了倒装句式,通过写鸟语梦醒,来衬托出“半山园”的宁静幽邃,与上两句自然景物描写真是交相辉映,合为一体。
创作背景
王安石于神宗元丰年间居住在江宁半山园,半山园是他晚年所建,位于今南京城东的钟山,这里既是他的居所,也是他的读书处,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晚年退居金陵,他十分喜爱金陵钟山的风物,每天清晨,他都披衣漫步至园,饱览山林景色,呼吸清新空气,与山野老人闲话桑麻,而尤为喜作的是与园邻湖阴先生交往,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非特隐居之士,而且是一位高逸之士,他志趣高洁,自甘淡泊,以种瓜种菜为乐,以读书为乐,以与王安石交游为乐,作者题于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诗,就是他们彼此交往与友谊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