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宋·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万里衡阳冬欲暖,失身元为稻粱谋。
(注:此句虽常被单独引用或误传为独立诗句,但实际上它并非完整出自某一首固定诗词,而是后人根据辛弃疾作品的意境与风格综合或化用而成,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上述《鹧鸪天》中作为结尾,以展现辛弃疾诗词中常见的流离失所与为生计奔波的主题。)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想要登上高楼去避开忧愁,但忧愁还是跟随着我上了高楼,经过的地方江山已经改变,多少亲朋好友都已老去,头发斑白,还是回去吧,回去吧,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封侯吗?浮云的去处本来就没有固定,能够像浮云那样自由自在该有多好啊!万里之外的衡阳冬天即将变暖,而我却因为生计(稻粱谋)而四处奔波,身不由己。
释义
此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超脱,通过登高远望却难避忧愁的情境,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挣扎,以“浮云出处元无定”比喻人生的不确定性和自由向往,而“万里衡阳冬欲暖,失身元为稻粱谋”则直接点出了作者为生计奔波、身不由己的辛酸。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复杂而矛盾的心理状态,词中既有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失望,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比“高楼避愁”与“愁随人至”的悖论,以及“江山改”与“亲朋白头”的沧桑变化,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而“浮云”的比喻,则赋予了作品以超脱与自由的意境,使人在沉重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光芒,最后两句虽为化用或综合而成,却恰到好处地总结了全词的主旨,即人生虽苦,但仍需保持一颗自由与超脱的心。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但多次被朝廷排挤和贬谪,这首词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所作,面对国家的危亡和个人的不幸,作者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他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和个人的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抒发,词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