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佳公子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
玉树临风真绝代,芝兰入室自生香。
才高八斗惊四座,貌若潘安胜万芳。
若得此生常相伴,不羡鸳鸯不羡仙。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袁枚开始过着吟咏诗文、享受悠闲生活的日子,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
译文
如今见到了这位风流倜傥的佳公子,即便是年老的我,心中的旗帜也为之投降,他如同玉树临风般绝代风华,进入室内,芝兰之香自然而生,他才高八斗,四座皆惊;貌若潘安,胜过万芳,如果能此生常伴他左右,我便不羡慕鸳鸯,也不羡慕神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年轻公子的赞美之情,首句“风流今见佳公子”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公子的高度评价,次句“投老心旌一片降”则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被这位公子的风采所折服,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描绘了公子的才华和外貌,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深深敬仰和喜爱。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位年轻公子的风采,诗人通过“玉树临风”、“芝兰入室”等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公子的绝代风华和内在品质,诗人还通过“才高八斗”、“貌若潘安”等夸张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公子的才华和外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袁枚在生活中的一次偶遇或是对某位年轻才俊的敬仰之情,袁枚一生热爱文学和自然,善于发现和赞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体现,通过描绘一位年轻公子的风采,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袁枚晚年生活的悠闲和自在,以及他对年轻一代的关注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