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读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时闻正论除疑网,每读高辞折慢幢。
巧者常劳智者忧,无能之辈无所求。
方知大器晚成日,不信人间有白头。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经历也颇为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佳作,善于通过历史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见解。
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时常听到正直的言论能消除疑惑,每次读到高雅的诗文能折服傲慢。
灵巧的人常常辛劳,聪慧的人常常忧虑,没有本事的人则没有什么追求。
才知道大器晚成,不能相信人间有永远年轻的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总结了国家兴衰的教训,强调了勤俭与奢华对于国家命运的影响,也表达了对正直言论和高雅诗文的赞赏,以及对灵巧聪慧之人辛劳忧虑的同情,以“大器晚成”和“人间无白头”的哲理,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内容上深刻丰富,首联以“历览前贤国与家”开篇,总领全诗,点明了主题,颔联“时闻正论除疑网,每读高辞折慢幢”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例,进一步阐述了正直言论和高雅诗文的积极作用,颈联“巧者常劳智者忧,无能之辈无所求”则通过对比,揭示了不同人的命运和心态,尾联“方知大器晚成日,不信人间有白头”则以哲理作结,深化了主题,给人以启示。
在表达上,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诗人善于运用历史典故和比喻手法,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其中的深刻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他通过回顾历史,总结教训,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见解,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于未来的忧虑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