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房栊半掩无人语,鼓角声中始欲愁。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回到了住所,门窗半掩,空无一人,只有远处的鼓角声隐隐传来,平添了我心中的愁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李凝幽居的环境和氛围,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中“房栊半掩无人语,鼓角声中始欲愁”两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以“题李凝幽居”为题,通过描绘李凝居所的幽静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前六句写李凝居处的景色,环境幽美,氛围宁静,充满了诗意,后两句则转而写诗人回到居所后的感受,房栊半掩,无人言语,只有远处的鼓角声隐隐传来,这种孤寂的氛围让诗人不禁产生了愁绪。
“房栊半掩无人语,鼓角声中始欲愁”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房栊半掩,暗示着居所的冷清与孤寂;无人言语,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寂的氛围,而远处的鼓角声,则像是一种外界的干扰,打破了这种宁静的氛围,让诗人不禁产生了愁绪。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不喜与俗人交往,曾一度削发为僧,法名无本,这首诗是他游访友人李凝未遇有感而作的,李凝是一位隐士,他的居所位于一个幽静的地方,环境清幽,远离尘嚣,贾岛在游访李凝的过程中,被这里的幽静环境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李凝居所的幽静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