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赞郑公
唐·李商隐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未应谷口终身隐,正合菑川举国推。
此地从来可乘兴,今朝忽见棹船回。
(注:“未应谷口终身隐,正合菑川举国推”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商隐的某一完整流传诗作,而是根据李商隐的风格与题材,为解析需要而构造的融合作品片段,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构造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深刻见解,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译文
(整首诗译文,重点解析构造的两句)
梁园之中日已暮,乱飞的乌鸦叫声凄厉,放眼望去,只见三两户人家显得极为萧条,庭院中的树木似乎并不知道人们已经离去,春天到来时,依然绽放出旧时的花朵,他不应像汉代的郑朴那样在谷口终身隐居,而正应该像汉代的公孙弘那样受到全国的推崇,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乘兴游览之地,今天忽然看到他乘船而归,真是令人欣喜。
释义
“未应谷口终身隐,正合菑川举国推”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某位郑姓人物的赞美与期待,谷口指汉代隐士郑朴的隐居之地,暗示不应一味隐居避世;菑川则借指汉代公孙弘,他因学识渊博、政绩显著而被举国推崇,此处用以比喻郑公应施展才华,为国家所用。
赏析
这两句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郑公才华的认可与对其人生选择的期望,通过谷口隐者与菑川名臣的对比,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尊重,又强调了人才应为国家所用的重要性,诗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李商隐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构造之作,但结合李商隐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往往面临仕途坎坷与人生选择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通过赞美郑公,表达了对那些既有才华又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士人的敬佩与期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