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秋思
朝代:唐代
作者:贾岛
北山草木何由见,梦尽青灯展转中。
秋气萧萧寒叶下,孤灯寂寂夜长空。
霜飞月落星河淡,露重风凄草木穷。
欲问禅心何处是,空山无语自鸣虫。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历史上贾岛虽有多首描写山居与秋意的诗作,但本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苦吟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后还俗应举,但多次不第,其诗歌风格以清奇僻苦著称,善于在平淡中见新奇,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孤寂与愁思。
译文
北山的草木我如何能够亲眼见到呢?在梦中醒来,只见青灯孤影,我在床上辗转反侧,秋风萧瑟,寒叶飘落,孤灯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孤独,霜飞月落,星河变得黯淡无光,露水凝重,寒风凄厉,草木似乎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想要询问禅心究竟在何处,只听得空山之中,无言的鸣虫在自鸣自唱。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孤寂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与对禅意的追寻,首联以“北山草木”为引子,引出诗人对远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无法亲见的遗憾;颔联进一步渲染秋夜的寂静与孤独;颈联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尾联则借“禅心”之问,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精神归宿的渴望。
赏析
此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北山草木”与“梦尽青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又揭示了其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中“秋气萧萧”、“孤灯寂寂”等意象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氛围,尾联的“欲问禅心何处是,空山无语自鸣虫”则以问句作结,引人深思,既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追寻,又体现了其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虽为虚构之作,但可借鉴贾岛的真实生平与创作风格进行解读,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更是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愁思与对精神归宿的渴望,此诗中的“北山草木”与“禅心”等意象,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贾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