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泉养之花不老,花底幽人自衰槁。全诗是什么?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汲泉养之花不老,花底幽人自衰槁。

心随秋鹤与飞霜,万树寒松一径霜。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诗人,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上书言事,但未被采纳,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译文

汲取清泉来浇灌花朵,使得花朵永不凋谢;然而在这花丛之下,隐居的人却独自衰老憔悴,我的心随着秋天的白鹤和飞霜一同飘荡,只见万棵寒松矗立在一条铺满秋霜的小径上。

释义

首句“汲泉养之花不老”描绘了诗人精心照料花朵,用清泉浇灌,使其保持青春不老的景象,次句“花底幽人自衰槁”则笔锋一转,指出尽管花朵常青,但花下的隐居者(诗人自指)却日渐衰老,后两句“心随秋鹤与飞霜,万树寒松一径霜”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他的心随着秋天的白鹤和飞霜一同漂泊,眼前的万棵寒松和铺满秋霜的小径更添了几分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花与人、自然与内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前两句通过汲泉养花与幽人自衰的对比,突出了人的衰老与自然界的恒常之间的矛盾,暗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哀愁,后两句则通过秋鹤、飞霜、寒松、秋霜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虽才华横溢,但多次上书言事均未被采纳,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