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唐·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砌唯苔色,新篁未笋尖。
一川花好泉亦好,初晴涨绿深於草。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他自幼聪颖,七岁能诗,但因家道中落,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因而有“诗鬼”之称,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清晨,小径旁的小树刚刚绽放新叶,湿润的夜雾笼罩着长长的茸草,柳絮如同雪花般飘落在水边,春雨滋润着麦田,溪水因此上涨,淹没了溪边的田地,古老的墙垣上只有青苔的颜色,新生的竹子还未长出笋尖,这一川的鲜花和泉水都是那么美好,初晴时,溪水因雨水而变得更加碧绿,甚至深过了岸边的青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园清晨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等句,生动地刻画了清晨的宁静与清新;“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则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柳絮和春雨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最后两句“一川花好泉亦好,初晴涨绿深於草”更是将南园的美丽推向了高潮,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南园清晨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描绘小树、茸草、柳絮、春雨等自然景物,将南园的宁静与清新、生机与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如“柳花惊雪浦”一句,将柳絮比作雪花,既形象又生动;“初晴涨绿深於草”一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溪水的碧绿与青草的绿色进行了对比,突出了溪水的清澈与美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贺在南园居住期间所作,南园是李贺的故居之一,也是他创作的重要场所,他度过了许多宁静而美好的时光,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就是他在南园清晨散步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即兴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也反映了李贺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