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蒜山
唐·杜牧
蒜山东渡得林丘,邂逅篮舆亦少留。
终日倚阑吟未足,有时搔首意悠悠。
风驱淅沥云间雨,月送凄清水上秋。
此地从来可乘兴,今朝惆怅独来游。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
译文
渡过蒜山东边,我寻得了一片林木山丘,偶然间遇到乘坐竹轿的人,也稍作停留,整天倚着栏杆吟诵诗句仍觉不够,有时搔首踟蹰,思绪悠悠,风吹动云间淅沥的雨,月光映照出水上凄清的秋,此地历来是乘兴游览的好去处,而今天我却独自惆怅地前来游览。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杜牧游览蒜山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他渡过蒜山,发现了一片美丽的林丘,并偶遇乘坐竹轿的人,稍作停留,颔联表达了他对美景的留恋,整天倚栏吟诵仍觉不足,思绪万千,颈联通过风雨和月光的描绘,渲染了秋日的凄清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独自游览时的惆怅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游蒜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首联“蒜山东渡得林丘,邂逅篮舆亦少留”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游览的地点和偶遇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终日倚阑吟未足,有时搔首意悠悠”则通过诗人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他对美景的留恋和思绪的纷扰,颈联“风驱淅沥云间雨,月送凄清水上秋”以风雨和月光为意象,渲染了秋日的凄清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尾联“此地从来可乘兴,今朝惆怅独来游”则表达了诗人独自游览时的惆怅心情,与前面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游览蒜山时所作,蒜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唐代著名的游览胜地,杜牧在游览过程中,被蒜山的自然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诗歌,当时杜牧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低谷期,独自游览蒜山时,不禁触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惆怅之情,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这首诗成为杜牧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