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郑侍御谪闽中
唐·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使君幕府开东部,名高海曲人知慕。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并称“边塞四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译文
你被贬谪离京不要心怀怨恨,因为闽中之地我曾游历过。
那里秋天大雁稀少,夜晚猿猴啼叫却很多。
东路上的云山重重叠叠,南方的瘴气与湿热交织。
你在东部幕府任职,名声远扬,海曲之地的百姓都对你仰慕不已。
释义
这首诗是高适送别友人郑侍御被贬往闽中(今福建一带)时所作,诗中先以宽慰的语气开篇,指出闽中虽偏远,但自己曾有游历经历,不必过于悲观,接着描绘了闽中的自然景象,秋雁稀少,夜猿啼鸣,暗示环境的荒凉与孤寂,随后提到东路云山、南天瘴疠,进一步渲染了贬谪之地的艰苦,但最后一句笔锋一转,强调友人在幕府中的高名远扬,受到人们的仰慕,以此表达对友人才能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许。
赏析
此诗情感深沉而含蓄,既表达了对友人贬谪的同情与安慰,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认可与赞赏,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既渲染了贬谪之地的艰苦,又寓含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而最后一句“使君幕府开东部,名高海曲人知慕”则是对友人品德与才能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未来前景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高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高适的友人郑侍御因故被贬往闽中,高适在送别之际写下此诗以表慰藉与鼓励,诗中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高适作为一位边塞诗人的广阔胸怀和深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