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玉乱抽青节瘦,刻缯轻染绛花圆。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荔枝

宋·苏轼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种玉乱抽青节瘦,刻缯轻染绛花圆。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红纱帐中透出荔枝的芳香,碧玉盘中点缀着锦囊般的荔枝,它的琼浆玉液胜过瑶酒,凤髓龙肝般的美味值得品尝,种植时如同乱抽青竹般瘦长,成熟后如同在绛色丝绸上轻染的红花般圆润,如果荔枝能说话,定会倾倒全国;即使它无情,也足以动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荔枝的色香味形,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首联和颔联描绘了荔枝的芳香和美味,颈联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荔枝的生长和成熟过程,尾联则进一步升华了荔枝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诗中“种玉乱抽青节瘦,刻缯轻染绛花圆”两句尤为精彩,前者以“种玉”比喻荔枝的生长,形象地描绘了荔枝树的青翠和瘦长;后者则以“刻缯轻染”比喻荔枝的成熟,生动地描绘了荔枝果实的圆润和鲜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荔枝的自然美,又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品尝荔枝后所写,表达了他对荔枝的喜爱和赞美,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美好,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荔枝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传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