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乡
明·杨慎
明时儁老心无累,故里高门子有才。
绿水青山长作伴,清风明月共徘徊。
闲来把酒谈心事,兴至挥毫赋雅裁。
此去蓬山路不远,归心似箭莫迟回。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慎(1488年-1559年)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属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官员,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为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即状元,后因“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朱厚熜,被贬谪至云南边地三十余年,但仍矢志不渝,潜心著述,杨慎在文学、史学、哲学、音韵学、金石书画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是明代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译文
在清明盛世中,这位才智出众的老人内心毫无挂碍,回到故乡,发现家族中门户显赫,子孙才华横溢,他与绿水青山为伴,清风明月相随,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闲暇时,他手执酒杯,与人畅谈心事;兴致来时,便挥毫泼墨,创作雅致的诗文,此去归乡的路途并不遥远,他的归心似箭,不愿有片刻的迟疑和徘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后的宁静生活和内心的满足,首联“明时儁老心无累,故里高门子有才”点明了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表达了诗人对清明盛世的赞美和对家族后代的自豪,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诗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其归隐田园、怡然自得的心境,尾联以“归心似箭莫迟回”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迫切归乡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归乡后的喜悦和满足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家族后代的殷切期望和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慎被贬谪至云南边地后,某个得以暂时归乡的时刻,在长期的贬谪生涯中,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当他终于有机会回到故乡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难以言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归乡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家族后代的殷切期望,也反映了明代士人在面对政治挫折时的一种超脱和淡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