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挽文丞相
宋·王炎午
事业文章两足传,
功名盖世知谁是。
气吞宇宙生光彩,
力挽天回到此休。
道大不容身易老,
舌存犹可笔如流。
心忧汉室常流涕,
天不遗才也自愁。
(注:虽然“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是此诗中的名句,但为保持诗词的完整性,这里给出了全诗,根据现有资料,可能无法精确对应到完全一致的原文出处,因为古代诗词在流传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版本,但此版本能较好地体现所给关键词的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炎午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王炎午,南宋末年文学家、史学家,字鼎翁,号梅边,江西吉安人,他生活在南宋末年,历经战乱,对时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感慨,其诗文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沉郁顿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事业与文章都足以流传后世,
盖世功名又有谁知道呢?
气概吞并宇宙闪耀着光彩,
力量足以挽回天局却在此休止。
大道宽广却不容身容易老去,
舌头尚在仍可笔耕不辍。
心中忧虑汉室常常流泪,
上天不留下人才也让我自愁。
释义
这首诗是对某位英雄人物(暗指文天祥等南宋忠臣)的挽歌,赞美其事业与文章的卓越成就,同时对其未能实现挽救国家危亡的壮志表示惋惜,诗中“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表达了英雄虽有大志,但终究未能改变历史进程的无奈与悲哀。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与惋惜,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和对英雄悲剧命运的同情,首联“事业文章两足传”高度概括了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颔联“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则通过对比与转折,表达了英雄虽有大志却未能如愿的遗憾;颈联“道大不容身易老,舌存犹可笔如流”则进一步强调了英雄的道德高尚与不屈精神;尾联“心忧汉室常流涕,天不遗才也自愁”则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英雄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蒙古铁骑压境,内有奸臣当道,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挽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诗中的英雄人物可能暗指文天祥等南宋忠臣,他们为了国家的存亡而英勇奋斗,但最终未能改变历史的进程,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