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思》,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思
宋·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砧杵声繁灯影暗,蝼蚁往还空垄亩。
骐驎埋没几春秋,苔藓苍苍封古阜。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利欲像万头火牛一样驱使着人们,而我在江湖上漂泊却像是一只孤独的沙鸥,日子漫长得仿佛一年就像一天那样难以度过,只有在闲暇时才感觉到这种漫长;事情繁多得就像大山一样沉重,即使喝醉了也无法逃避,捣衣的砧杵声此起彼伏,灯影昏暗,蝼蚁在空旷的田垄上来回穿梭,那些曾经威武的骐驎(麒麟的别称,象征祥瑞或杰出的人才)如今已被埋没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它们的坟墓上长满了青苔,显得古老而荒凉。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利欲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前两句以“万火牛”和“一沙鸥”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被利欲驱使的忙碌与诗人自己漂泊无依的孤独,中间两句则通过“日长似岁”和“事大如山”的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漫长和事情繁重的感受,后两句则通过“蝼蚁往还”和“骐驎埋没”的对比,暗示了世俗的渺小和人才的埋没。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和对世俗利欲的批判,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人也通过“骐驎埋没”的意象,暗示了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人才如今已被遗忘和埋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才流失的深深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诗人自己虽然才华横溢、志向高远,但由于受到政治排挤和仕途不顺的打击,他深感自己无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世俗利欲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那些被埋没的人才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