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漳州城楼
唐·陈元光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战骨苔埋霄汉外,征魂夜哭海云秋。
风前落日催寒角,月下孤城掩画楼。
回首前朝如梦影,英雄何处觅封侯。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元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陈元光(约657年—721年),字廷炬,号龙湖,唐朝将领、诗人、政治家,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县)人,他是唐朝平定“蛮獠啸乱”、开发漳州的首任刺史,被誉为“开漳圣王”,陈元光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成就,还致力于文化教育,对漳州地区的开发和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作多反映军旅生活和边疆风情,风格雄浑豪放。
译文
青山连绵不绝如同波涛般涌向漳州城,铜雀台以西散落着八九座古老的坟墓。
战士们的遗骨被青苔覆盖在云霄之外,他们的魂魄在秋夜的海云间哭泣。
风中的落日催促着寒冷的号角声,月光下孤独的城池掩映着彩绘的城楼。
回首往昔的朝代如同梦幻一般,英雄们又在哪里寻找封侯拜相的机会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漳州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通过青山、铜雀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战骨、征魂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代战士的深切同情和对历史的沉思,诗中也流露出对英雄命运的感慨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画面感极强,青山如浪、铜雀台西等描写,既展现了漳州的自然风光,又暗示了历史的沧桑,战骨苔埋、征魂夜哭等细节描写,则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悲惨命运,诗人在结尾处回首前朝,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元光在镇守漳州期间,登上城楼远眺时所作,当时,漳州地区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乱,陈元光作为平定战乱的主要将领,对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牺牲有着深刻的体会,在登上城楼远眺时,他看到了青山连绵、铜雀台西的旧迹,心中不禁涌起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战士们的怀念,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命运的同情。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陈元光作为将领的豪情壮志和深沉情感,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边疆将领的艰辛生活和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