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笔岂知权可畏,皁囊还请上亲开。全诗是什么?

小星4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白笔岂知权可畏,皁囊还请上亲开”,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和圣俞李侯家闻笛戏作》,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圣俞李侯家闻笛戏作

宋·欧阳修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试弄无腔曲,饮罢还倾有限盅。

白笔岂知权可畏,皁囊还请上亲开。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与苏轼、苏辙等并称为“欧阳修与三苏”,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在画楼中是谁家在吹奏笛子,那断断续续的笛声随着断断续续的风声传来,笛声高亢嘹亮,仿佛能阻止行云横亘在碧空之中,又清冷柔和,如同月光洒落到帘栊之间,兴致来时试着吹奏没有固定腔调的曲子,饮酒完毕还倾倒了有限的酒盅,作为史官(白笔象征),我怎知权力的可怕,但希望朝廷的封事(皁囊象征)能由皇上亲自开启,听取忠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笛声的悠扬与清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则借史官之笔和封事之囊,隐喻了诗人对朝政的关切和对直言进谏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以笛声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笛声的悠扬与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转向对朝政的关切,表达了诗人作为史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人以白笔和皁囊为象征,巧妙地表达了对权力的敬畏和对直言进谏的期望,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阳修在与友人梅尧臣(字圣俞)和李侯的交往中,听到笛声后即兴所作,当时,欧阳修身处官场,对朝政的腐败和权力的斗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又寄托了对朝政的关切和对直言进谏的期望,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