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宴坐无余念,万事都从劫火烧。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禅思

唐·韦应物

身如菩提树,心似莲花开。

遥知宴坐无余念,万事都从劫火烧。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影响,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同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哲思,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韦应物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也展现了他个人的思想情感与人生追求。

译文

我的身体如同菩提树一般坚韧,心灵则像莲花般纯净开放。

远远地知道,当我静坐冥想时,心中已无任何杂念,世间的万般事务都如同经历了一场大劫,被熊熊的火焰烧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禅定境界的向往与体悟,菩提树象征着觉悟与智慧,莲花则代表着纯洁与高雅,诗人通过“宴坐无余念”描绘了禅定中的心境,即完全排除杂念,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而“万事都从劫火烧”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超脱态度,认为一切烦恼与执着都如同经历了一场大火,最终都将化为乌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定境界的深刻体悟,通过菩提树与莲花的比喻,诗人巧妙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纯净与宁静。“遥知宴坐无余念”一句,更是将禅定中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万事都从劫火烧”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超脱态度,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与虚幻的深刻认识,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哲理与智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仕途坎坷、心境孤寂的时期,面对仕途的挫折与人生的无常,韦应物开始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禅定成为了他排解烦恼、净化心灵的重要途径,在这首诗中,韦应物通过描绘禅定中的心境与对世间万物的超脱态度,表达了自己对禅定境界的向往与体悟,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在仕途坎坷、人生无常的背景下,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