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檐前后欠松萝,百里乘闲向此过。的释义

小星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茆檐前后欠松萝,百里乘闲向此过。

岩树云开霜后绿,村花雨歇晚来红。

野人相送樵渔路,远客初随鸟雀丛。

赖有僧床留半榻,容君一夜梦中同。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清丽,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茅草屋檐前后缺少松萝缠绕,我趁着闲暇百里迢迢来此探访,山岩上的树木在霜后更显翠绿,村庄里的花朵在雨后傍晚时分更加红艳,山野之人沿着樵夫渔人的小路为我送行,远方的客人初次跟随鸟雀进入这丛林深处,幸亏有僧人的床铺留下半张,让我得以与你共宿一夜,梦中相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牧山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山居环境的清幽与诗人的闲情逸致;颔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山林的美丽景色;颈联写山野之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尾联则以留宿僧床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山行经历的珍惜与回味。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诗人以“茆檐前后欠松萝”开篇,既点明了山居的简陋与清幽,又暗示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岩树云开霜后绿,村花雨歇晚来红”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山林景色的变化与美丽,展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颈联“野人相送樵渔路,远客初随鸟雀丛”则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表现了山野之人的淳朴与热情,以及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融入,尾联以留宿僧床作结,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收束,也是对这次山行经历的总结与回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于是常常寄情山水,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山林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情怀,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也通过留宿僧床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自己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坚韧与乐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