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日春浑得雨,故应留润作花时。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雨

宋·陈与义

九十日春浑得雨,故应留润作花时。

草深绿暗迷行径,花尽红凋见落枝。

莫道春光无再至,应知岁月有重期。

细听檐溜如琴瑟,坐看青云涨碧池。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工于诗,长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苏轼的豪放,又有黄庭坚的奇崛,同时又不失杜甫的沉郁,被誉为“诗俊”,在词坛上,他也有很高的成就,词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译文

九十天的春天里难得都是雨天,这春雨应当是为了滋润花朵而特意留下的,草丛深邃,绿意浓郁,几乎遮蔽了行走的小径;花朵凋谢,红色褪去,只能看见落花的枝条,不要说春天的美景不会再有,要知道岁月还会有再次美好的时候,细细聆听屋檐下的滴水声如同琴瑟之音,静坐观看青色的云朵涨满了碧绿的池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滋润下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深刻感悟,首联点明春雨的珍贵和适时,颔联通过描绘雨后草木的繁茂和花落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凋零并存的特点,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豁达态度,尾联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宁静而美丽的景致。

赏析

这首诗以春雨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变化,诗人以“九十日春浑得雨”开篇,既点明了春雨的珍贵,又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诗人通过描绘雨后草木的繁茂和花落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春天的生机与凋零并存的特点,在颈联中,诗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尾联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宁静而美丽的景致,为全诗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祥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面对春天的美景和时光的流逝,诗人心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通过描绘春雨滋润下的春天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豁达态度和对生活的乐观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