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刀取肉割啖客,银盘擘臑槁与鲜。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76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唐·岑参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引刀取肉割啖客,银盘擘臑槁与鲜。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多样,尤善七言歌行。

译文

琵琶与长笛的乐曲相互应和,羌族与胡人的孩子们齐声歌唱。

烤得熟透的犁牛和烹制的野驼肉,还有交河的美酒和金叵罗(一种酒器)中的佳酿。

三更时分酒醉后在军帐中睡去,无奈梦中还是思念着遥远的秦山(可能指家乡或边疆的某座山)。

拔出刀来割下烤肉分给宾客,银盘中的牛腿肉和干肉都鲜美无比。

释义

本诗描绘了酒泉太守宴席上的热闹景象,通过琵琶、长笛的音乐,羌儿胡雏的歌声,以及丰盛的烤肉、美酒等细节,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豪放与热情,引刀取肉割啖客,银盘擘臑槁与鲜”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宴席上宾客共享美食的欢乐场景。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生活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宴会的热烈气氛和人们的豪迈情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上的音乐、歌声、美食和美酒,以及宾客们的欢声笑语,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诗人也通过“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等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疆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流畅,节奏明快,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岑参在唐代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对边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边疆任职期间,参加酒泉太守的宴会后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