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画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名垂竹帛书勋在,神寄丹青审象同。
自有天然真意趣,何须粉饰媚时风。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译文
名声永载史册,功勋记录在案;精神寄托于绘画之中,与所绘物象神似相通,自然流露出天然的意趣,何须用华丽的辞藻或粉饰来迎合世俗的风气。
释义
名垂竹帛:指名声永载史册,竹帛,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简和白绢。
书勋在:记录功勋。
神寄丹青:精神寄托于绘画之中,丹青,绘画的颜料,借指绘画。
审象同:与所绘物象神似相通。
天然真意趣:自然流露出的真实意趣。
粉饰媚时风:用华丽的辞藻或粉饰来迎合世俗的风气。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题于画作之上的,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和追求,首句“名垂竹帛书勋在”表达了艺术家追求名声和功勋的愿望,但这里的“名”和“勋”并非世俗意义上的名利,而是指艺术上的成就和贡献,次句“神寄丹青审象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的精神实质,即艺术家的精神寄托于绘画之中,与所绘物象达到神似相通的境界,后两句“自有天然真意趣,何须粉饰媚时风”则进一步强调了艺术创作应追求自然流露的真实意趣,而不应迎合世俗的风气,体现了郑板桥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创作一幅画作后题写的,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郑板桥在艺术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追求,他深知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抒发,他在创作这幅画作时,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其中,并通过题诗来表达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郑板桥的艺术观念,也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