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别子由
宋·苏轼
三载相依兄与弟,
两辞官守似无成。
已嗟後会欢难必,
更想前官责尚轻。
归计未来身且老,
山林深处有谁争。
平生游宦知何益,
且尽樽前今日情。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译文
与你相依为命已经三年了,兄弟俩两次辞别官职都没有什么成就,已经叹息今后的欢聚难以预料,更回想起前任官职的责任还算轻,归隐的计划还没有实现人就已经老了,山林深处又有谁会与我相争呢?一生为官游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不如尽情享受今日樽前的情谊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与弟弟苏辙分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中回顾了两人相依为命的岁月,感叹仕途的不顺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反问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首联“三载相依兄与弟,两辞官守似无成”直接点明了兄弟相依为命的岁月和仕途的不顺;颔联“已嗟後会欢难必,更想前官责尚轻”则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反思;颈联“归计未来身且老,山林深处有谁争”则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尾联“平生游宦知何益,且尽樽前今日情”则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强调了兄弟情谊的珍贵和今日相聚的难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仕途不顺、与弟弟苏辙即将分别的背景下创作的,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又因政见不合等原因多次被贬,在这段时期,他与弟弟苏辙相依为命,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随着仕途的起伏和岁月的流逝,两人不得不面临分别的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弟弟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