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邑中宴集
唐·韦应物
高馆临清川,长亭连古坂。
曲池垂柳绿,幽径落花丹。
邑子从今誇胜事,岂论王谢世称才。
清风朗月时相过,闲伴诸君尽日欢。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译文
高高的馆舍临靠着清澈的河流,长长的亭子连接着古老的坡道,弯曲的池塘边垂柳依依,翠绿的枝条随风摇曳;幽静的小径上落花缤纷,红色的花瓣点缀其间,从今以后,邑中的子弟们都将以此次宴集为胜事而夸耀,哪里还会去谈论王谢两家在世上的才名呢?清风明月之时,我们时常相聚,悠闲地陪伴着各位君子,整日里欢声笑语,尽情欢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邑中子弟在高馆长亭、曲池幽径间宴集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宴集氛围的渲染,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邑子从今誇胜事,岂论王谢世称才”两句,既体现了宴集的欢乐和盛况,又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宴集图景,诗人通过对高馆、长亭、曲池、幽径等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氛围,通过“邑子从今誇胜事,岂论王谢世称才”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友情的珍视,使整首诗在清新淡雅中透露出一种高洁的情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韦应物担任某地刺史期间,他在政务之余,与邑中子弟宴集于高馆长亭,欣赏自然美景,畅谈人生理想,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既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透露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这种情感和生活态度,在韦应物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