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史
朝代:清代
作者:陈廷敬
名郎此地昔徘徊,天诱良孙接踵来。
文武衣冠承祖泽,风云气节壮宗才。
千秋事业留青史,万古纲常寄素怀。
莫道人间无盛事,且看今日凤凰台。
作者简介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今山西晋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任检讨,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充经筵讲官,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字典》总裁官等职,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病逝,享年七十四岁,谥号“文端”,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午亭文编》五十卷等传世。
译文
昔日名郎曾在此地徘徊,上天又诱导优秀的子孙接连而来,他们继承了文武双全的祖先恩泽,风云般的气节使宗族人才辈出,千秋伟业被记载在青史之上,万古不变的纲常之道寄托在他们的朴素情怀中,不要说人世间没有盛大的事情发生,且看今日凤凰台上,人才济济,盛况空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名郎”及其后代在历史上的辉煌成就,表达了对家族荣耀和人才辈出的赞美,首联提到“名郎”昔日在此徘徊,暗示其曾有过不凡的经历;颔联则强调其子孙的优秀,继承了文武双全的特质;颈联进一步赞扬他们的千秋伟业和对纲常之道的坚守;尾联则以凤凰台为象征,表达了对当前盛况的赞叹。
赏析
这首诗以史笔写家族兴衰,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名郎”昔日的徘徊与后代今日的辉煌,展现了家族传承的坚韧与力量,诗中也蕴含了对人才辈出的赞美和对家族荣耀的自豪,在表达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如“凤凰台”象征着家族的兴盛与繁荣,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陈廷敬在回顾家族历史、感慨家族兴衰时所作,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家族情怀的学者大臣,陈廷敬对家族的传承和荣耀有着深刻的感悟,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置身于家族故地,面对着家族先辈的遗迹和后代子孙的成就,心中充满了感慨与自豪,他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家族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