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容想像今何处,地下相逢果是非。的释义

小星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思故人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昔日欢颜入梦来,音容想像今何处。

空庭月色凉如水,地下相逢果是非。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主张写诗要写出个性,反对模拟古人,反对形式主义的桎梏,强调独创的艺术风格,把抒写性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

译文

曾经那熟悉的欢声笑语仿佛又出现在梦中,但如今那熟悉的声音与容貌我又该去哪里追寻呢?空旷的庭院中,月色清冷如水,让人不禁遐想,如果真的能在地下与故人相逢,那一切是否又都如梦境般虚幻,难以分辨是非真假。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故人的深深怀念与无尽哀思,首句“昔日欢颜入梦来”描绘了诗人梦中与故人重逢的情景,充满了温馨与怀念;次句“音容想像今何处”则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醒来后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故人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但实则已无处寻觅;第三句“空庭月色凉如水”以景衬情,通过描绘空旷庭院中清冷如水的月色,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末句“地下相逢果是非”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与无奈,即使能在梦中或想象中与故人相逢,那一切也终究只是虚幻,难以触及。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思,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梦中与故人重逢的情景,以及醒来后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情感层次丰富,令人动容,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来烘托情感,如“空庭月色凉如水”一句,既描绘了庭院中清冷如水的月色,又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使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袁枚在晚年时期,面对亲朋好友相继离世,内心充满孤独与哀愁时所作,袁枚一生热爱诗歌与文学,晚年更是致力于诗歌创作与诗弟子的培养,随着岁月的流逝,身边的亲朋好友逐渐离世,使他深感孤独与无助,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表达对已故故人的怀念与哀思,寄托了自己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