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友
唐·李商隐
自闻留连且一月,每得问讯犹千里。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更逢寒更折枝。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自从听说你留恋某地已经一个月了,每次得到你的消息都像是相隔千里之遥,即使在梦中与你相见,那也只是虚幻一场,更何况现在正值寒冬,树枝都被折断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首句“自闻留连且一月”说明友人已经在外停留了一个月之久;次句“每得问讯犹千里”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能得到友人的消息,但感觉彼此之间的距离仍然非常遥远;第三句“梦魂纵有也成虚”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梦中与友人相见也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末句“那更逢寒更折枝”则以寒冬折枝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痛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无奈之情,首句和次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描写,突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遥远距离和难以相见的无奈;第三句和末句则通过梦境和现实的对比,以及寒冬折枝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与友人相隔千里,无法相见,只能通过书信传递消息,即使得到友人的消息,也无法缓解他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情冷漠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