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边塞苍茫云气寒,万樯如山矻不动,
嗟我仲子行亦止,胡为乎来哉!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万樯如山矻不动,嗟我仲子行亦止”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与整合,以展现这两句诗在类似情境下的可能表达,这两句是根据李白边塞诗的风格与意境虚构的,用以体现边塞的壮阔与行人的艰难。)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风格豪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反映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译文
(虚构部分)
边塞的天空云气苍茫,寒风凛冽,万艘船只停泊在岸边,像山一样坚固不动,我叹息着我的朋友仲子,他的脚步也在此刻停滞不前,为何他要来到这艰苦的边塞之地呢?
释义
“万樯如山矻不动”描绘了边塞港口船只密集、停泊稳固的景象,象征着边塞的稳固与坚韧。“嗟我仲子行亦止”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叹息,感叹他在艰难环境中的无奈与坚持。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行人的艰难,诗人以“万樯如山”来比喻船只的密集与稳固,既表现了边塞的繁忙与重要,又暗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而“嗟我仲子行亦止”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忧虑,情感真挚,动人心弦,整首诗在描绘边塞景象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虚构部分)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游历边塞时期,他目睹了边塞的壮阔景象和行人的艰难生活,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忧虑,他通过描绘边塞的船只和友人的脚步,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