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汴渠西受昆崙水,五月奔湍射黄矢”,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之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筑城曲五解
唐·元稹
汴渠西受昆崙水,五月奔湍射黄矢。
漕艘连舳千里长,万国粟帛随流水。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哲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元稹聪明过人,年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监察御史,长庆二年(822年),由工部侍郎拜相,后出任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大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有《元氏长庆集》传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译文
汴渠从西边接受了来自昆仑山的河水,五月份时水流湍急,如同黄色的箭矢般奔腾向前,运粮的船只首尾相连,绵延千里之长,各国的粮食和布帛都随着这流水源源不断地运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汴渠作为古代中国重要的运河之一,其水源来自昆仑山,水量充沛,尤其在五月份时水流更为湍急,通过这条运河,各地的粮食和布帛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或其他需要的地方,展现了古代中国水运的繁荣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汴渠的壮丽景象和其在古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首句“汴渠西受昆崙水”点明了汴渠的水源,昆崙水”也赋予了这条运河以神秘和壮丽的色彩,次句“五月奔湍射黄矢”则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五月份时汴渠水流的湍急和壮观,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汴渠在古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运粮船只的绵延千里和各国物资的源源不断,展现了古代中国水运的繁荣和发达。
创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唐朝中期,这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元稹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他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汴渠的壮丽景象和其在古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表达了对古代中国水运繁荣和发达的赞叹和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元稹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