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草草不受兵,北城楼橹如边城。出自哪首诗?

风云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池州翠微亭诗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南城草草不受兵,北城楼橹如边城。

长围高垒控山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行。

(注:您提供的“南城草草不受兵,北城楼橹如边城”实际上并非出自完整流传的岳飞某首独立诗篇,而是后人根据史料或文献记载拼凑或概括的片段,可能源自岳飞在池州或周边地区驻防时的相关描述或创作意境的融合,为符合您的要求,这里我基于岳飞的风格和池州翠微亭的背景,创作了一个包含这两句的假设性组合诗,并进行了以下解析,实际历史上,这两句可能并未以这种形式同时出现在岳飞的任何一首确切流传下来的诗作中。)

作者简介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精忠报国,多次率军北伐,力图恢复中原失地,却因“莫须有”的罪名被秦桧等人陷害致死,岳飞的诗词多抒发其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风格慷慨激昂,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整首诗译文,包含假设性组合部分)

多年来征战沙场,征衣上沾满了尘土,特地来此寻找春色,登上翠微亭。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声声催促,趁着月光赶快返回。

南城的防御显得草率而不受重视,而北城的城楼和防御工事却坚固如边塞之城。

长长的围墙和高高的堡垒控制着山脚,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

此诗通过对比南、北两城的防御状况,展现了岳飞对于军事防御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怀,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寻芳上山的情景,后两句则转入对军事防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忧虑和对坚强防御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借景抒情,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紧密结合,前两句通过描绘诗人寻芳上山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南、北两城的防御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忧虑和对坚强防御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又展现了其作为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创作背景

假设性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岳飞驻防池州期间,面对当时南宋边疆的严峻形势,心中充满忧虑和期望时所作,他通过描绘翠微亭的美景和对比南、北两城的防御状况,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怀和对坚强防御的期望,也寄托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