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云埋塞路惊尘合,霜入春风满鬓愁”,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唐·李贺
邺城中,暮尘起。
云埋塞路惊尘合,霜入春风满鬓愁。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
风高月黑夜,杀人放火天。
悲来乎,悲来乎。
作者简介
李贺(790年—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自幼聪颖,七岁能诗,但一生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因而被称为“诗鬼”,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邺城中,傍晚时分尘土飞扬。
乌云笼罩道路,尘土遮天蔽日,春风中夹杂着霜气,让人满鬓生愁。
麻雀在沙地上急促地跳跃,四尺长的角弓配着青石箭头。
风高月黑的夜晚,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机。
多么悲哀啊,多么悲哀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邺城傍晚时分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诗中“云埋塞路惊尘合”描绘了尘土飞扬、道路难行的场景,暗示着社会的混乱和动荡;“霜入春风满鬓愁”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愁苦,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杀人放火的残酷现实,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悲愤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邺城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蕴,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贺在唐代中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李贺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忧虑和不满,他通过创作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李贺作为一位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考力。
《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意蕴的古诗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悲愤之情,这首诗也体现了李贺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刻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