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宴梅道士山房
唐·李白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
如闻仙犬吠,知有羽人家。
邀入青霞里,贻我碧云芽。
焚香扫石坐,挥笔赋新诗。
灵凤鸣朝露,鸿雁起天崖。
揖别星汉外,来栖梧桐桠。
归去莫言天上事,但知呼客饮流霞。
不能随尔去,绮梦散烟霞。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实际历史上李白并未写过完全与此相同的诗,但风格与意境贴近李白作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风格豪迈,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译文
卧在林间为春天的逝去而忧愁,掀开帷帐看见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仿佛听到了仙犬的叫声,知道这里住着仙人,被邀请进入青霞之中,赠给我碧云般的茶叶,焚香清扫石块坐下,挥笔写下新诗,灵凤在朝露中鸣叫,鸿雁从天涯起飞,与你作别于星河之外,你栖息在梧桐的枝桠上,回去后不要谈论天上的事情,只知道招呼客人共饮美酒(流霞喻指美酒),我不能随你而去,美好的梦境如同烟霞般散去。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梅道士在山房中的一次聚会,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仙家氛围的营造,以及诗人与道士之间的交往,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归去莫言天上事,但知呼客饮流霞”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山房的幽静、仙家的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与道士之间的交往也充满了诗意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又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模拟之作,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李白真的写过这样的诗,那么它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李白对道家思想的热爱与追求,李白一生追求自由与超脱,而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理念正好契合了他的思想追求,在与道士的交往中,李白可能受到了更多的启发与感悟,从而创作出了这样一首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