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拟延驺。的解释

小星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拟延驺。

清风拂面心神爽,明月入窗梦境幽。

山水有情留客久,云烟无意伴人游。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坐闲庭听水流。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著有《板桥全集》。

译文

趁着兴致来到我的居所,知道这里还未让我厌倦,因此特意移栽了几丛修长的竹子,打算用它来迎接我的车驾(此处“延驺”为借代,指迎接车驾的仪式,这里寓意以竹为友,迎接自然与高雅),清风轻轻吹过脸庞,让人心神清爽;明月透过窗户洒下光辉,营造出幽静的梦境,山水仿佛有情,久久地留住了我这个客人;云烟则无意地伴随着我四处游历,这里的真正意趣谁能理解呢?我只愿独自坐在庭院中,聆听那潺潺的水流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雅致,通过移栽修竹、享受清风明月、与山水云烟为伴等细节,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高洁情操。

赏析

首联“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拟延驺”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不满足现状,通过移栽修竹来增添居所的雅致与清幽,颔联“清风拂面心神爽,明月入窗梦境幽”以清风明月为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宁静与美好,颈联“山水有情留客久,云烟无意伴人游”则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水云烟以情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尾联“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坐闲庭听水流”则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对自然真意的深刻领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郑板桥晚年山居时期,郑板桥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辞官归隐,过上了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一时期心境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他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超脱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