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秋日行次关西》,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秋日行次关西
唐 许浑
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槎通碧汉无多路,酒忆青州得旧游。
落木萧萧风似雨,孤云寂寂月如钩。
此中何处堪相送,惟有西山一片秋。
作者简介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著有《丁卯集》。
译文
我如同野鸭和大雁一样,时而飞翔时而聚集;我的心也能像茅草一样随风摇摆,像水流一样随势而流,木筏可以通向那遥远的银河,而酒却让我回忆起在青州的旧游,落叶萧萧而下,风声如同雨声;孤云寂静地飘浮,月亮弯如钩子,在这其中,哪里可以相送呢?只有西山那一片秋色。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首联“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以自然界的飞鸟和流水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和心境的随遇而安,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如木筏、酒、落叶、风声、孤云和月亮,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漂泊和怀念的氛围,尾联则以“此中何处堪相送,惟有西山一片秋”作结,点明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过往时光的留恋。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境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诗人在用词和造句上也十分讲究,如“槎通碧汉”、“酒忆青州”等句,既富有诗意又富有画面感,诗人在结尾处用“西山一片秋”作为点题之笔,既呼应了题目中的“秋日”二字,又使得诗歌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许浑在秋日行次关西时所作,当时,诗人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漂泊和变故,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怀念,在旅途中,他看到了秋天的景象,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时光的无限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