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城野色云边尽,隔屋春声树外深。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厉鹗

背城野色云边尽,隔屋春声树外深。

独坐小轩风满袖,世间清景是知音。

作者简介

厉鹗(1692年—1752年),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他博学多才,尤精于诗词,擅长考据,工书画,诗词风格清奇幽邃,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深远,厉鹗一生未仕,以游幕为生,晚年定居扬州,与众多文人墨客交游唱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译文

背对着城墙,郊外的景色在云边渐渐消失;隔着房屋,春天的声音在树丛深处回响,我独自坐在小屋的窗前,清风满袖,这世间清幽的景色便是我的知音。

释义

背城野色云边尽:描述诗人背对城墙,远眺郊野,景色在云边渐渐淡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隔屋春声树外深:通过“隔屋”与“树外”的空间层次,展现了春天声音的深远与悠扬,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独坐小轩风满袖: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小屋窗前,清风拂面,衣袖飘飘的闲适景象。

世间清景是知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珍视,认为这清幽的景色便是他心灵的知音。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居图景,首句“背城野色云边尽”,以城墙为背景,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郊野,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次句“隔屋春声树外深”,通过声音的传递,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意境的层次感,后两句“独坐小轩风满袖,世间清景是知音”,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这种清幽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厉鹗诗词清奇幽邃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厉鹗晚年定居扬州期间,厉鹗一生未仕,晚年生活相对闲适,他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创作了大量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词,这首诗便是他在山居生活中,面对清幽的自然景色,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珍视,以及在这种清幽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也反映了厉鹗作为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其诗词风格清奇幽邃、独树一帜的特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