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逢时追往事,却含愁思度天津。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渡桑干

唐·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投老逢时追往事,却含愁思度天津。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浪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碛砂僧”,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译文

离开家乡到并州(今太原)已经十年,我归心似箭日夜思念着咸阳(家乡),如今逢此良机本应高兴,但回忆起往事却满怀愁思,以至于我在渡过桑干河的时候都愁绪满怀。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长期客居他乡,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客舍并州已十霜”直接点明离家之久,次句“归心日夜忆咸阳”则进一步抒发思乡之切,后两句“投老逢时追往事,却含愁思度天津”则通过“投老逢时”与“愁思”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庆幸自己终于有机会回家;他又因回忆起过去的种种而心生愁绪。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简单的叙述和对比,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句“客舍并州已十霜”以时间之长来突出离家之久,次句“归心日夜忆咸阳”则以日夜思念来强化思乡之切,后两句则通过“投老逢时”与“愁思”的对比,使诗人的情感更加复杂和深刻,这首诗也体现了贾岛诗歌的特点:注重炼字炼句,追求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离开家乡多年后,终于有机会回家时所作,他长期客居他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当他终于有机会踏上归途时,心中既有喜悦也有愁绪,喜悦的是自己终于有机会回到故乡,愁绪的是回忆起过去的种种往事,这种复杂的情感促使他写下了这首《渡桑干》,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诗题中有“桑干”二字,但这里的“天津”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天津市,而是指渡口或河流的某一处,在古代文学中,“天津”常用来指代渡口或河流的某一重要节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