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巘降原从此始,但无瑶玉与君舟。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高远望

唐·李商隐

陟巘降原从此始,但无瑶玉与君舟。

云开远岫千重翠,水落寒沙万顷秋。

野旷人稀行路苦,风高鸟急暮云愁。

前程漫漫何所寄,独倚危栏望远楼。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苦闷。

译文

攀登高山、下降平原的旅程从此开始,只可惜没有瑶玉般的珍宝与你同舟共济,云雾散去,远处的山峦呈现出千重翠绿;水位下降,寒冷的沙滩上露出了万顷秋色,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路艰难;风高鸟急,傍晚的云彩中透露出愁绪,前方的路程漫漫,不知该寄托何处,只能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远望着远方的楼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望所见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首联“陟巘降原从此始,但无瑶玉与君舟”点明了旅程的开始,同时暗示了旅途的孤独和缺乏知己的陪伴,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愁苦,尾联“前程漫漫何所寄,独倚危栏望远楼”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新颖独特,通过登高远望这一行为,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而富有感染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在一次登高远望的过程中,他看到了眼前的自然景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人生感慨和迷茫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