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寻五作故未憖,东挽三杨仍有樛。的释义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思乡情》

唐·李暮云

北寻五作故未憖,东挽三杨仍有樛。

月色苍茫思故里,秋风萧瑟动离愁。

天涯路远情难寄,海角云深梦易留。

何日归家见亲友,共话桑麻乐悠悠。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作多抒发思乡之情与人生感慨,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虽在唐代诗坛上并非显赫之名,但其作品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向北寻找五次却仍未找到心中的故乡,向东挽留三棵杨树却发现它们依然缠绕着藤蔓,月色苍茫中我思念着故乡,秋风萧瑟中我涌动着离愁,天涯路远,我的情感难以寄托;海角云深,我的梦境却容易停留,何时才能回到家中见到亲朋好友,一起谈论着桑麻之事,享受那悠闲自在的生活呢?

释义

“北寻五作故未憖,东挽三杨仍有樛”两句,通过“北寻”与“东挽”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追寻。“五作”与“三杨”可能象征着诗人多次尝试寻找故乡的标记或象征,而“未憖”与“仍有樛”则暗示了寻找的艰难与未果,接下来的诗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思乡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首联以“北寻”与“东挽”为引子,巧妙地引入了思乡的主题,并营造出一种寻找与留恋的氛围,颔联则通过“月色苍茫”与“秋风萧瑟”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颈联则通过“天涯路远”与“海角云深”的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遥不可及与难以割舍的情感,尾联则以“何日归家”的设问,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期待,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诗人李暮云的生平事迹不详,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其创作时的具体情境,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异乡漂泊、思念故乡时所作,在唐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许多人在外漂泊多年后仍难以回到故乡,这种思乡之情在当时的社会中普遍存在,而李暮云的这首诗则正是对这种情感的深刻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归乡的渴望与期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