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拟句:
欲访故人非兴尽,自缘无路得传巵。
(注:原诗中并无“欲访故人非兴尽,自缘无路得传巵”两句,此为根据题目要求所拟,用以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苦吟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还俗后多次参加科举未中,晚年曾任长江主簿等职,贾岛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风格清奇僻苦,注重炼字炼句,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拟句部分)
想要拜访老朋友却并非因为兴致已尽,只是因为找不到路去传递酒杯(或说无法与故人相聚畅饮)。
释义
原诗通过描述诗人向童子询问隐者去向的情景,展现了隐者超脱尘世、行踪不定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寻,拟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遗憾。
赏析
原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林画面,通过对话的形式,巧妙地传达了隐者的神秘和诗人的向往,拟句则在此基础上,增添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厚谊和无法相见的无奈,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
贾岛的诗歌以炼字著称,如“云深不知处”中的“深”字,既描绘了山林的幽深,又暗示了隐者的高洁和难以捉摸,拟句中的“非兴尽”和“自缘无路”也体现了诗人对情感的细腻把握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人生迷茫的阶段,他向往隐逸生活,希望通过寻找隐者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隐者的行踪不定和难以寻觅,又让他感到无奈和遗憾,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抒发。
拟句部分则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想起了远方的故人,想要与之相聚却难以实现,于是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了诗句之中,这种情感的融入,不仅丰富了原诗的内涵,也使整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