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忧难与世共知,忆子论心更惆怅。的释义

风云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舍弟

唐·韦应物

故园何日返,此忧难与世共知。

忆子论心更惆怅,寒林空见日斜时。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何时能回到那久违的故乡啊,这份忧愁却难以与世人共同知晓。

回想起与你倾心交谈的情景,心中更加充满了惆怅,如今在这寒冷的树林中,只能独自目睹夕阳西下。

释义

“故园何日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归期无望的无奈;“此忧难与世共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这份忧愁难以被世人所理解;“忆子论心更惆怅”回忆起与弟弟(或友人,此处根据“舍弟”一词,更倾向于指弟弟)的深情交谈,更添几分惆怅;“寒林空见日斜时”以景结情,寒林、夕阳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故园”、“此忧”、“忆子”等关键词,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中“此忧难与世共知”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困难,而“忆子论心更惆怅”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动人,全诗以景结情,寒林、夕阳的描绘,既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晚年更是闲居山林,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生活孤寂之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也反映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韦应物的诗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个人的情感世界,还能领略到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