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全诗是什么?

小星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世

唐·韦庄

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

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路旁荒冢已无主,犹是前回歌舞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亲身经历了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的纷争,其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人生无常的主题,情感深沉,风格独特,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华丽的马车和轩昂的房屋都已消散,曾经显赫的贵族府邸如今只剩下一半,富贵荣华又能持续多久呢?望着满目的山川,泪水沾湿了衣襟,爵位虽高,但一旦失势,言论便不再被重视,古往今来,这样的公卿贵族又何止成千上万,路边的荒坟已经没有了主人,而这里曾是当年歌舞升平之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富贵难久的深刻感慨,诗中“华轩绣毂”、“甲第朱门”等词语描绘了昔日的奢华,而“销散”、“无一半”则揭示了这些繁华的短暂与易逝,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爵位再高,一旦失去权势,言论也不再有人理会,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以路边荒坟与昔日歌舞之地的对比,强化了这种世事无常的感慨。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诗中通过对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不仅表达了对富贵难久、世事无常的感慨,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权力斗争的批判,诗人以冷静而深沉的笔触,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脆弱,使读者在感叹之余,也不禁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思。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亲身经历了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的纷争,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贵族们的荣华富贵往往转瞬即逝,韦庄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富贵难久的深刻感慨,通过这首诗,韦庄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