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哭杨颙为一言,馀风今日更谁传。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恸哭杨颙为一言,馀风今日更谁传。

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何曾洗旧冤。

落日无人松径冷,秋风有恨菊花残。

兴亡千古繁华梦,尽在渔樵话语间。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度入朝为官,又四度被贬,他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反映社会现实,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篇,被誉为“南宋最后一位大诗人”。

译文

因为杨颙的一句忠言而痛哭流涕,如今他的遗风还有谁在传承呢?青山有幸能够埋葬忠臣的遗骨,但绿水又怎能洗去旧日的冤屈?夕阳西下,松林小径上无人行走,显得格外冷清;秋风萧瑟,菊花凋零,似乎带着无尽的怨恨,古往今来,国家的兴亡不过是一场繁华的梦,如今都化作了渔夫樵夫口中的谈资。

释义

本诗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忠臣杨颙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首句“恸哭杨颙为一言”直接点题,引出对杨颙的怀念;次句“馀风今日更谁传”则表达了对其遗风难传的遗憾,后四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进一步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历史沧桑的无奈。

赏析

本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对杨颙的怀念,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中“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何曾洗旧冤”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忠臣的遭遇和冤屈的难以昭雪,诗人也通过描绘夕阳、松径、秋风、菊花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悲愤和无奈。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与刘克庄的仕途经历密切相关,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长期的贬谪生涯中,他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也看到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悲惨遭遇,他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也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和无奈,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诗中的“杨颙”并非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形象(可能是诗人虚构或借指某位历史人物),但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也体现了诗歌创作中“借古喻今”、“托物言志”等手法的运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