攲枕狂歌击唾壶,直将轩冕等锱铢。的解释

春秋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八首·其一

魏晋: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泓江,右盼浏阳湖。

鲂鲤跃鳞出,飞猿过树呼。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怀铅嗟未易,履冰庶几踌。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珠。

俛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渥。

百龄非所长,慷慨思自强。

功名祗尺书,岁月成虚掷。

灭灶茂陵间,凿山居昆吾。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梧。

岂慕荣禄徒,心事在青嵎。

攲枕狂歌击唾壶,直将轩冕等锱铢。

作者及朝代

作者:左思

朝代:魏晋

作者简介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说话口吃,但志向高远,勤奋好学,左思出身寒微,却对当时的门阀制度深恶痛绝,他笔下的《咏史八首》等诗篇,借古讽今,对贫富悬殊、世态炎凉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抒发了自己抑郁不平的情感。

译文

年轻时我爱好文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我写的论文可与贾谊的《过秦论》媲美,作的赋可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相比,边疆告急,军情传到京都,我虽然不是披甲执戈的战士,但也曾读过《司马穰苴兵法》,我长啸一声,激起清风,心中没有东吴这样的敌人,即使是一把铅刀,我也希望它能发挥斩敌的作用,梦想着施展自己的宏图大志,我左顾澄泓江,右盼浏阳湖,鱼儿跃出水面,飞猿在树上啼叫,闲居不是我的心愿,我甘愿为国分忧解难,虽然怀揣着笔墨,但写出好文章并不容易,我小心翼翼地行走在仕途上,希望能有所作为,虽然满腹经纶,却不如一袋子珍珠值钱,时光流逝,岁月匆匆,荣耀难以长久保持,人生短暂,我慷慨激昂,想要自强不息,功名只在一纸文书上,岁月却白白流逝,我在茂陵之间灭灶,在昆吾山上凿洞居住,岩穴中没有房屋,山丘中有梧桐树在鸣叫,我岂是羡慕那些追求荣禄的人,我的心事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斜倚着枕头,狂歌一曲,击打唾壶,把高官厚禄看得如同锱铢一般微不足道。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志向,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人以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形象出现,通过对比自己的文学成就与世俗的价值观(如“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珠”),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不公,最后两句“攲枕狂歌击唾壶,直将轩冕等锱铢”更是将诗人对高官厚禄的蔑视和对个人自由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上跌宕起伏,语言上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特别是最后两句,以狂歌击唾壶的形象,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蔑视权贵的性格特征,这首诗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阶层对现实社会的普遍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创作背景

左思生活在魏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士人阶层普遍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和不满,他们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渴望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左思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咏史八首》等诗篇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在这首诗中,左思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志向,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豪放不羁、蔑视权贵的性格特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