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独看云泪横臆,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56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并没有直接出现“时独看云泪横臆,长安不见使人愁”这样完全对应的句子,但“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与其意境相近,可能是提问中的诗句有所化用或误记,以下是基于原诗《登金陵凤凰台》的解析:

诗词原文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唐代盛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喜好游历名山大川,其诗作以想象丰富、意境深远、语言瑰丽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三山云雾中隐隐约约露出半截,白鹭洲把秦淮河分隔成两条河流。

只因那些浮云遮蔽了太阳,让我看不见长安城,不禁感到无限惆怅。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凤凰台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政治的忧虑,诗中“吴宫花草”、“晋代衣冠”等典故,暗示了昔日繁华的消逝,而“三山半落”、“二水中分”则描绘了眼前的自然美景,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赏析

李白此诗以景寓情,借古讽今,既展现了金陵(今南京)的自然风光,又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尤其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以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遮蔽了朝廷的光明,使诗人无法看到长安(象征朝廷),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失望和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因受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后南游金陵时所作,李白虽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李白不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寄托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