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别扬州
唐·杜牧
四月扬州芍药多,先时为别苦风波。
春归何处栖何所,长与东君恼翠蛾。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的“大李杜”,杜牧的诗歌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其文以议论见长,题材广泛,内容深刻,笔力劲健,他的作品在晚唐诗歌中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四月的扬州,芍药花开得正盛,而我在此之前就已经因为离别而饱尝了离愁别绪和旅途的艰辛,春天归去后将栖息在哪里呢?恐怕只会长久地让那春日之神(东君)与美丽的女子(翠蛾,代指美人)感到烦恼和忧伤吧。
释义
首句“四月扬州芍药多”描绘了扬州四月芍药花开的盛景,为全诗铺设了一个美丽而哀愁的背景,次句“先时为别苦风波”则直接点出离别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开的深深不舍和对旅途波折的忧虑,后两句“春归何处栖何所,长与东君恼翠蛾”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感慨,以及这种变化给人间带来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以扬州的芍药花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深深感慨,诗中“四月扬州芍药多”一句,既展现了扬州春天的繁华,又暗含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时光的留恋,而“先时为别苦风波”则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使全诗的情感基调变得沉重而哀婉,后两句则通过设问和想象的方式,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叹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离开扬州时所作,扬州作为唐代著名的繁华之地,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杜牧在扬州期间,可能经历了与友人或恋人的离别,这种离别之情在四月芍药花开的季节里显得尤为浓烈,他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