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田舍

唐·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曲径,水满浸平冈。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田舍坐落在清澈的江水弯曲之处,柴门就坐落在古老的驿道旁,野草深深遮蔽了曲折的小路,池水满满浸没了高低不平的山冈,我年岁已老,虽然悲秋,却仍勉强宽慰自己,今日兴致一来,与你一起尽情欢乐,姑且向村里人家打听一下这里的风俗习惯,为什么百姓如此勤劳辛苦却仍然遭受饥荒之苦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甫在田舍所见所感,通过描绘田舍的自然环境,以及诗人与村民的交流,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艰辛和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田舍的自然环境,清新而宁静,但后四句却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深忧虑,诗人通过“聊向村家问风俗”这一细节,展现了其对民间疾苦的关心,而“如何勤苦尚凶饥”则直接点出了百姓生活的艰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当时他漂泊流离,生活困顿,对百姓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田舍的自然风光和百姓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这也反映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始终关注社会现实,关心百姓疾苦的高尚品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