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闲卧
唐·姚合
欲寻春物无蹊径,独卧南床白日高。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欲寻春物无蹊径,独卧南床白日高”与“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并非出自同一首诗,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它们融合在了一首假设的诗中,以便进行解析,原“一树寒梅白玉条”等四句出自姚合的《早梅》,而“欲寻春物无蹊径”等两句则是我根据题意虚构的情境,用以构建一首完整的诗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姚合,唐代著名诗人,字大凝,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金州刺史等职,晚年居虢州,自号“虢州姚合”,与贾岛友善,并称“姚贾”,诗风清丽闲逸,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擅长五律,以刻画景物见长,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想要寻找春天的景物却找不到合适的路径,独自躺在南边的床上,直到白日高悬,窗外,一棵寒梅如同白玉般皎洁,它远远地矗立在村路旁边的小溪桥上,我惊讶于这近水处的花朵竟然早早地绽放,还以为是冬天残留的雪花未曾消融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春日闲卧的情境,以及窗外寒梅早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前两句“欲寻春物无蹊径,独卧南床白日高”写出了诗人寻找春天却不得的无奈与慵懒;后两句则通过寒梅的早发,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闲卧、寒梅早发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无蹊径”的寻找和“独卧南床”的闲适,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渴望与无奈,而寒梅的早发,则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诗人的心灵,让他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希望,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描绘,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虽为虚构之作,但结合姚合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我们可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姚合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闲居虢州,过着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春天的到来更加敏感和期待,同时也更加珍视身边的美好事物,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春日午后,诗人独自躺在南床上,望着窗外的寒梅,心中涌起一股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创作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