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荒芜
唐·白居易
谁有锄耰不自操,可怜园地满蓬蒿。
圃中无物为相赠,但折青松一两枝。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谁家有锄头却不自己耕种,真是可怜那园地里长满了蓬蒿,园子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相赠,只能折下一两枝青松作为礼物。
释义
“谁有锄耰不自操,可怜园地满蓬蒿”这两句诗描绘了田园荒芜的景象,暗示了园主虽有农具却不亲自劳作,导致园地长满了杂草,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无法以实物相赠的歉意,只能以青松作为象征性的礼物。
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荒芜为题材,通过描绘园地的杂草丛生和园主的不作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诗人以锄耰和蓬蒿为象征,暗示了勤劳与荒芜、收获与废弃的对比,诗人以青松相赠,既表达了对园主的同情和关怀,也寄托了对坚韧不拔、高洁品质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可能对社会的某些现象产生了深刻的反思,白居易一生关注民生疾苦,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在游历或隐居期间,看到某些田园荒芜、农民生活困苦的情景后,有感而发创作的,通过这首诗,白居易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坚韧不拔、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