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头蛱蝶黄花晚,菱角蜻蜓翠蔓深。的释义

小编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晚秋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草头蛱蝶黄花晚,菱角蜻蜓翠蔓深。

日落猫儿窥小瓮,霜飞木杪动秋心。

作者及朝代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作者简介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著作传世。

译文

草丛间飞舞着蛱蝶,黄花已晚;菱角上停着蜻蜓,翠蔓深长,夕阳西下,猫儿窥探着小瓮里的食物;秋霜飞来,树梢上摇动着秋天的思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晚秋时节田园的宁静与生机,首句“草头蛱蝶黄花晚”描绘了草丛中蝴蝶飞舞,黄花盛开的晚秋景象;次句“菱角蜻蜓翠蔓深”则展现了菱角上蜻蜓停留,翠蔓缠绕的深邃田园风光,后两句则通过猫窥小瓮和霜飞木杪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晚秋的宁静与萧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秋田园的宁静与生机,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人通过蝴蝶、黄花、菱角、蜻蜓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美丽与和谐,诗人还通过猫窥小瓮和霜飞木杪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晚秋的宁静与萧瑟,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画意。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如“草头蛱蝶黄花晚”与“菱角蜻蜓翠蔓深”的对比,突出了田园风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日落猫儿窥小瓮”与“霜飞木杪动秋心”的描写,则巧妙地传达了晚秋的宁静与萧瑟,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晚秋时节在田园中游览时所作,当时,诗人身处田园之中,感受到了晚秋时节的宁静与生机,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一景象,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美丽与和谐,还传达了诗人对晚秋时节的独特感受与理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